拱洞虫事件

来自Beotov Wiki
Cryoballuz讨论 | 贡献2025年9月15日 (一) 23:56的版本 (添加历史事件)
(差异) ←上一版本 | 最后版本 (差异) | 下一版本→ (差异)

拱洞虫事件是指20世纪五十年代到21世纪初楚土知有对“裂洞”的探索工作从兴起到失败的过程。该事件从变异生物拱洞虫引发的虫害开始。为了找出拱洞虫害的来源,楚土知有科学家溯源到了一处名为“裂洞”的区域,其中发现了一些空间错乱的迹象,在探索工作中也表征了许多类型的变异生物。

拱洞虫

拱洞虫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虫类,其坚硬的嘴部可以钻开岩石甚至混凝土,因其钻的孔呈近乎半圆的形状,故得名。一直以来,拱洞虫都极其罕见,也几乎不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,然而20世纪50年代开始,拱洞虫开始出现在城市,对建筑物造成破坏。1958年,西楚土知有开展了大规模的杀灭活动,也顺便对拱洞虫进行了仔细的形态分析,发现其几乎找不到类似的近亲,有人甚至认为拱洞虫是外星生物。进一步分析发现,拱洞虫虽然会捕食土壤中的其他生物,但有一部分生活在岩石中的拱洞虫却几乎完全没有捕食,它们直接将含有非晶态或不稳定晶态矿物的岩石吞入体内,过段时间,岩石中的矿物质就会以另一种更稳定的晶型排出体外,这类转换如何在常温常压下发生一直是个谜。

1960年前后,拱洞虫突然出现大面积的死亡,所带来的虫害也消失了。但这件事却令生物学家更加疑惑,因为没有找到能导致拱洞虫广泛死亡的原因。1975年,楚土知有的宇航员成功登上卫星,并采集了该星球水体中的微生物。但随着70年代末基因测序方法的逐渐应用,证实卫星水体中的生物与比奥托夫表面的生物同源,反而拱洞虫的尸体中检查出来异常的基因片段,在随后的许多年中都未找到携带相似基因片段的生物。

莼丘迷毒菌

莼丘位于楚土知有直隶区,是万京市和莼右市的界山。山上长期生长着一种粉红色的菌类,名叫莼丘迷毒菌,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亮石菌目迷毒菌属,有剧毒。20世纪中叶,有人发现这些菌类的气味似乎比以前更加恶臭了,人闻到这种菌散发的气味会出现幻觉。过了几年,人们还惊奇地发现这些菌在傍晚会发光。1962年,人们将这种菌类采集分析,发现其中富集了大量硫元素。70年代对其各部位进行消解萃取,分离出了一类由反式二吡啶二噻英为单体的大环离子骨架,其中容纳了芳环的有机负离子,可以广泛吸收绿光,有人认为可能类似于古菌的光合作用。傍晚的发光,一是因为自身有727nm的化学发光,另外由于大环分子的聚集发光效应,产生了394nm的反Stokes磷光。太阳落山后,磷光逐渐微弱,而化学发光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,所以人们会看见其发光由品红变为深红。

该菌类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飞快的变异,实属反常,并且这些富集聚集发光的行为对菌类的生存帮助极其微弱。后续的基因测序分析,发现其中含有许多破碎混乱的基因片段,有些与拱洞虫的未知片段有一定相似性。